- 林颖;姜颖;蒋明瑾;徐俐;
目的:探究自拟止汗方联合督灸对中老年肺脾气虚自汗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中医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4月期间的老年肺脾气虚自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口服自拟的止汗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多汗症严重程度、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多汗症严重程度和焦虑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多汗症严重程度和焦虑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HRV)指标(SDNN、RMSSD)和皮质醇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督灸联合止汗方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抑制皮质醇分泌,显著改善中老年肺脾气虚自汗患者多汗症状及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3期 v.35;No.137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朱丹;邹红;陈豪;黄伟;陈斌;祝沛沛;
目的:分析自拟温中平胃汤联合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脾虚寒湿型IBS-D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予以自拟温中平胃汤联合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查所有受试者内脏敏感度(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脑-肠轴功能[P物质(SP)、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Th1/Th2免疫平衡相关指标[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4、IL-5],并通过中医症候积分、IBS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IBS生活质量评分(IBS-QOL)变化进行效果评价,同时记录两组近期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所有观察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以及SP、IL-4、IL-5均显著升高,试验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5-HT、VIP、IFN-γ、IBS-SSS评分、IBS-QOL评分以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1)。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44%vs 77.78%,P<0.05)。结论:自拟温中平胃汤和龙砂开阖六气针法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脾虚寒湿型IBS-D患者内脏高敏感性和脑-肠轴功能失调,并阻滞病灶炎症反应,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2025年03期 v.35;No.137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黄少波;潘德佳;朱毅;
目的:探讨骨松宝颗粒联合唑来膦酸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8月本院收治的270例绝经后女性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5例。两组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4mg溶于100ml 0.9%氯化钠溶液,滴注时间<15min,单次给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骨松宝颗粒(10g/次,3次/天)。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股骨颈、腰椎正位、大转子)、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股骨颈、腰椎正位、大转子骨密度,BGP、OP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ODI评分、VAS评分,IL-1β、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6%vs 87.4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松宝颗粒联合唑来膦酸可显著改善绝经后女性OVCF患者的腰椎功能、缓解术后疼痛、提高骨密度、调节骨代谢、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3期 v.35;No.137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刘艳;何山;陆晨;
目的:评估小儿咳喘灵口服液辅助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AB)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AB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症状好转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及肺功能[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呼吸频率(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PCT、hs-CRP、IL-4水平均显著降低,TPTEF/TE、VPEF/VE明显升高,RR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PCT、hs-CRP、IL-4水平及RR低于对照组,TPTEF/TE、VPEF/VE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喘灵口服液辅助治疗AB可降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加速症状消退,提高整体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25年03期 v.35;No.137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揭凤英;王倩;徐玲文;董芳;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乳酸及炎性因子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价。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5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入院28天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乳酸(LAC)、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分析凝血功能及LAC、WBC、CRP、PCT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单独或联合对脓毒症患者28天是否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PT、APTT、LAC、CRP、PCT、WBC指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PT、APTT与LAC、CRP、PCT、WB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WBC、PCT、CRP、LAC、APTT预判患者28天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0.88、0.85、0.74、0.65;APTT联合PCT后AUC为0.90,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2.90%、74.40%;APTT联合CRP后AUC为0.86,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0.50%、76.70%。结论:PT、APTT、LAC、CRP、PCT、WBC多指标的检测联合应用于脓毒症的诊疗,有助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短期(28天)预后状况。
2025年03期 v.35;No.137 40-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彭禹;马瑞;唐运成;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微小RNA-130a(miR-130a)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4年7月期间确诊的118例脓毒症患者,以是否发生休克分为休克组(n=47)和非休克组(n=71),以28天内患者结局分为存活组(n=86)和死亡组(n=32);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对比研究对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miR-130a水平,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预后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和非休克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升高,miRNA-130a水平降低;与非休克组比较,休克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升高,miRNA-130a水平降低(P<0.01)。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升高,miRNA-130a水平降低(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CD64、PCT、D-D、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升高、miRNA-130a表达降低是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以Logit(P)绘制ROC曲线,其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830,95%CI 0.773-0.867,特异度为84.18%,敏感度为79.60%。结论:CD64和miR-130a可作为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且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35;No.137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匡贤栋;周俊杰;汤冬玲;张平安;
目的:探讨乳酸(LAC)、降钙素原(PCT)、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为临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28天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90例)和死亡组(37例)。采集两组患者入院3日内空腹静脉血,检测LAC、PCT、PT、D-D等相关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指标差异、LA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各指标对患者28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LAC、PCT、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GLU、PLT、FIB、AT-Ⅲ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或P<0.01);LAC与PCT、PT、APTT、D-D、FDP、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与PLT、FIB、AT-Ⅲ呈负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C、PCT、PT、D-D是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四者联合对脓毒症患者28天存活情况的预测价值更高(AUC=0.939)。结论:LAC、PCT、PT及D-D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四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脓毒症患者28天存活情况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35;No.137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项汉生;倪松;涂林勇;倪吉元;李燕舞;
目的:探讨小切口联合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男性难复性嵌顿疝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9例男性难复性嵌顿疝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6例,小切口+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33例,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微循环指标、并发症及患方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耗时、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48h,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股沟管长度及水肿带厚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患方满意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1)。结论:小切口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男性患儿难复性嵌顿疝创伤小、恢复快、炎症反应轻且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术式。
2025年03期 v.35;No.137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洪晓绿;陈翠霞;潘小平;
目的:明确脂质相关巨噬细胞(LAMs)特征基因在肝细胞癌(HCC)预后中的作用,构建基于LAMs特征基因的HCC预后风险模型,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联合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批量RNA测序(bulk RNA-seq)技术,分析HCC相关数据集(GSE202642、TCGA-LIHC等)。通过细胞聚类与注释明确LAMs亚群特征,经差异表达分析(DEGs)、Cox回归及LASSO回归筛选LAMs特征基因;利用Meta分析验证基因表达稳定性,结合数据库分析基因与巨噬细胞浸润及肿瘤组织表达的关联。结果:成功明确LAMs在HCC样本中的亚群特征;筛选出14个与HCC预后相关的LAMs特征基因,经Meta分析确定8个在多数据集间稳定表达的差异基因,最终筛选出关键基因HMOX1和SPP1。基于这两个核心基因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RS)可有效关联HCC患者预后;HMOX1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SPP1表达上调,二者均与巨噬细胞浸润及功能调控相关。结论:LAMs特征基因在HCC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HMOX1和SPP1可作为HCC精准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的新生物标志物,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35;No.137 61-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洪亮;谷运娜;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联,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7月-2025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HE、Hcy水平;对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34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或死亡,36例)。比较不同组间指标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检验分析CHE、Hcy与预后不良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CH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 331.04±2 345.42U/L vs 10 861.33±2 538.52U/L,P<0.01),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6.44±22.94μmol/L vs 12.67±6.39μmol/L,P<0.01)。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收缩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Hcy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CHE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6 321.14±1 873.39U/L vs 8 400.35±2 342.88U/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354,95%CI=1.059-1.732)、D-D(OR=8.111,95%CI=1.317-49.947)、CHE(OR=0.999,95%CI=0.998-1.000)、Hcy(OR=1.193,95%CI=1.026-1.388)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检验显示,CHE<7 075.19U/L、Hcy>20.49μmol/L时,预后不良风险显著升高。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HE低表达、Hcy高表达,且二者水平与预后不良风险存在非线性关联,可作为临床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
2025年03期 v.35;No.137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郑恒;朱建光;朱小龙;胡美洲;陶晓芳;李宾;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白细胞介素-6(IL-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联合检测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4年1月-12月咸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3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因胸痛入院且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1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将实验组分为轻度组(≤108分,n=45)、中度组(109-140分,n=55)、重度组(≥140分,n=38)。检测两组血清CHI3L1、IL-6、Lp-PLA2水平,比较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三者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吸烟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血清CHI3L1、IL-6、Lp-PLA_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HI3L1、IL-6、Lp-PLA_2水平在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三者水平与冠心病疾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819、0.829、0.47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及血清CHI3L1、IL-6、Lp-PLA_2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1,高于单独检测(0.900、0.883、0.75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0%、87.50%。结论:血清CHI3L1、IL-6、Lp-PLA_2在冠心病患者中高表达,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2025年03期 v.35;No.137 73-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梅少华;程蓉;卓琳;李闵;吴成;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儿童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本院收治的108例Hp感染相关CSG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70例)及重度组(14例)。检测三组患儿血清CRP、SAA水平及SII,比较各组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指标与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病变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指标对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患儿CRP、SAA、SII水平比较呈“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或P<0.01)。Spearman分析显示,CRP、SAA、SII与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601、0.619、0.574,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饭前便后未洗手、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CRP升高、SAA升高、SII升高是胃黏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三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病变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4,显著高于单独检测(AUC=0.874、0.833、0.821,P<0.01)。结论:血清CRP、SAA及SII水平与Hp感染所致儿童CSG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病变严重程度的有效非侵入性指标。
2025年03期 v.35;No.137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田欢;黄菲;陈军;高国胜;徐峻峰;杨志军;程丰;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9月在本院接受规律MHD治疗的287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依据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分为非抑郁组(174例)和抑郁组(113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家庭收入)及实验室指标,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抑郁组家庭收入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血小板(PLT)、NLR及PLR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淋巴细胞计数(LYM)水平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较低(4 000-8 000元/月vs <4 000元/月:OR=0.317,95%CI 0.148-0.678,P=0.003)、NLR升高(OR=1.299,95%CI 1.187-2.875,P=0.029)及PLR升高(OR=1.011,95%CI 1.004-1.018,P=0.003)是MHD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家庭低收入、NLR及PLR升高与MHD患者抑郁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识别MHD患者抑郁风险的潜在指标。
2025年03期 v.35;No.137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陈静;方红丽;刘绒;
目的:分析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及其与肥胖相关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高比]的复合指标(TyG-BMI、TyG-WC、TyG-WHtR)与围绝经期女性骨量异常的相关性,为女性骨健康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1 615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依据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861例,T≥-1)和骨量异常组(754例,含骨量减少:-2.5<T<-1;骨质疏松:T≤-2.5)。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年龄、病史等),检测骨密度及代谢指标(血糖、血脂等),计算TyG及其复合指标。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通过多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骨量正常组相比,骨量异常组年龄更高,高血压病史比例更低,且收缩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BMI、TyG及TyG-BMI、TyG-WC、TyG-WHtR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完全调整模型中,TyG-BM、TyG-WC、TyG-WHtR是骨量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而单独TyG与骨量异常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TyG与BMI、腰围、腰高比的复合指标是骨量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其预测价值优于单独TyG指数,可作为骨健康早期筛查及干预的实用指标。
2025年03期 v.35;No.137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