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对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

    吴建;龚肖崎;张亚霏;徐仁宝;

    以Ru_(486)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GR),观察了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肠系膜微循环变化以及地塞米松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1.内毒素血症时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就有通过其受体介导的微循环保护作用;2.糖皮质激素不仅在应激情况下,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就有抑制白细胞活化作用;3.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一作用至少部分地是由GR所介导的。

    1992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血吸虫病肝内微血管阻塞部位的研究

    杨镇;蔡红娇;刘仁则;杨荣光;阮幼冰;

    本研究采用血管墨汁灌注方法、血管塑料铸型方法,结合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血吸虫病鼠(n=10)和兔(n=10)肝内微血管的变化。发现血吸虫病动物肝内门脉分支中断,肝窦数目减少,肝静脉分支扭曲、变形,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损伤,肝窦内有白细胞嵌塞。表明血吸虫病肝不仅有窦前梗阻,肝窦内及窦后亦有梗阻因素存在。

    1992年02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湖北省有关领导亲临本刊视察工作

    志边;

    <正> 1992年3月21日,湖北省科技情报局程鹏局长,期刊管理处要弘主任,省新闻出版局期刊管理处刘杰科长等一行,冒雨前来本刊视察工作,并与本刊主办单位领导:湖北医学院院长杨家齐教授、湖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江钟炎教授、有关科室领导以及本刊编辑部全体成员一起举行了座谈。

    1992年02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樟柳碱、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

    吴广礼;刘凤英;田牛;

    本文采用直接从左肾动脉注射油酸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模型,从改善微循环的角度寻求ARF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樟柳碱、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均可不同程度减轻肾内微血管损伤及肾组织水肿,改善肾内脉动血管的功能,提高肾组织血液灌流量,提高血液中前列环素(PGI_2)的浓度,减轻肾组织缺血及肾小管损伤。樟柳碱的效果优于东莨菪碱及山莨菪碱。这些结果证明,莨菪类药对油酸致大鼠ARF有治疗作用。

    1992年02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急性实验性高碳酸血症的微循环障碍

    曾昭炜;李清泉;谢忠明;程丽兰;翁小端;杜梅珍;李发香;

    用吸入法作成小白鼠实验性高碳酸血症,用带彩色电视的微循环显微镜记录和拍照,也应用了微机分析,红细胞电泳,毛细管通透试验,结果:血液高碳酸血症越高,微循环障碍越严重。实验指出,临床上在高碳酸血症时,必须注意纠酸、脱水、红细胞解聚和降低血液粘度。在昏迷时慎用扩张血管药物。

    1992年02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变化的研究

    刘久波;

    本文观察了126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的血小板变化,发现42.8%的患者合并血小板增多。恶性肿瘤组血小板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血小板电泳时间及用ADP(1.25μm)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盐酸肾上腺素5μm、2.5μm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比正常组有明显下降(P<0.01)。同时比较了已转移组(27例)与未转移组(99例)的血小板变化,已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的血小板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R<0.01)。未转移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已转移组(P<0.05),血小板数及血小板电泳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992年02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100例正常学龄前儿童甲襞微循环观察

    奉燕;

    <正> 我们对100例正常学龄前儿童进行了甲襞微循环检测,现报告如下: 观察对象:我们对幼儿园3~6岁的100名学龄前健康儿童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其中男孩55名,女孩45名。均观察左手无名指,观察时室温16~20℃,指腹温度为18~25℃。设备及方法:(1)设备:所用显微镜为国产WX—753型微循环显微镜。

    1992年02期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17名健康儿童口唇粘膜微循环观察和加权积分值

    裴发光;庄宝玲;龙冬兰;

    <正> 人体口唇粘膜下微血管丰富,是观察微循环的一个部位。我们在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对217名健康儿童的口唇微循环测定了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和加权积分值,报告如下:观察对象及方法一、观察对象:均为

    1992年02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体外反搏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改变

    仇志军;马永兴;陈芳;陈御清;

    <正> 体外反搏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用半定量加权积分法观察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来反映其疗效情况的报道尚少,本文观察28例,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平均年龄

    1992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粘血症的甲襞微循环容积脉波图

    李发香;

    <正> 血液粘度增高可引起微循环血流减慢,淤滞,组织灌注不足甚至发生闭塞性微血管病变。本文对20例高粘血症患者进行了甲襞微血管容积流量变化检测,为临床提供定量参数。

    1992年02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微循环观察

    刘振寰;宋智华;

    <正> 小儿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就可产生神经元缺血性病变,发生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为了探讨惊厥性脑损伤与微循环的关系。1987年~1988年我们对21例小儿惊厥持续状态进行了临床微循环观察及血液流变学测定。现报道如下:

    1992年02期 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54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甲襞微循环改变

    陶春莲;杨水生;许睿;郑莉莉;

    <正> 我们于1988~1990年期间,对住院的54例哮喘患儿的甲襞微循环作了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的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对象、方法与结果按照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住院患儿共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8岁。

    1992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唇微循环观测

    田牛;刘凤英;李向红;

    自本刊1991年第1卷,第1、2期连续刊载“临床微循环系列化观测专题”以来,获得良好反响,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在本期一次续完此专题的最后一个部份——

    1992年02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蝮蛇抗栓酶治疗糖尿病及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张少时;张佩文;王振兰;张威;秦淑贞;于棉荣;

    本文对糖尿病患病者应用蝮蛇抗栓酶进行对比观察。其中107例做了血液流变性检查。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存在高粘血症。62例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者,观察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提示该药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特别是纤维蛋白原下降更为明显(P<0.01)。故该药可能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1992年02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几种黑色素增加皮肤病的微循环、血液流变性及血浆中分子物质的研究

    梁伟佳;方映卿;

    <正> 1990年5月~1991年5月,我们对本院门诊住院的102例后天黑色素增加皮肤病人作了外周微循环检查,67例同步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61例检测了血浆中分子(MMS)、巯基(—SH)含量,现总结如下。

    1992年02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老年人肾脏疾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临床研究

    谢振川;钱江龙;

    本文研究了35例经临床确诊为老年人肾脏疾病病人的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表明:老年人急性肾炎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低(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唯有血沉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人肾病综合症组处于高凝状态,老年人肾功能衰竭组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尿毒症期血小板粘附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说明肾衰时,老年人处于低凝状态。提示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对老年人肾病是必要的。

    1992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藻酸双酯钠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车洪柱;许海燕;罗凯利;

    <正> 1990年6月至1991年6月,我们应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80例,另以50例作对照,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性检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所有病例

    1992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血液流变学标本采集的几点体会

    阎锋;张亚娟;曹军;

    <正> 血液流变性检测是临床检验的重要项目,因此血液标本的采集对于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显得尤为重要。两年来我们共作标本约709人次,其中有21例有部分小凝块,约占2.69%;有68例可见白色栓子,约占9.59%。分析其原因:1.操作不很熟练造成;部分病人伴有高凝状态存在着易凝固的多种因素,因此,采血应避免反复穿刺而将组织液抽入注射器内,而使少量凝血酶形成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液的部分凝集。

    1992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偏头痛的微循环观察与治疗

    夏廷进;

    本文对40例长期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患者,用自拟清空化瘀汤治疗,甲襞微循环监测,收到良好的疗效。治疗后最长者随访四年未复发。

    1992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国病生学会微循环分会第五届全国会议将于1992年11月召开

    志边;

    <正>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分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定于1992年l1月9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此次大会将山第二军医大学承办。本次会议的审稿和预备会议已于1992年4月中旬在北京结束。会方至截止日止已收到各方稿件340余篇。据有关人士透露:这次由微循环分会主委陈文杰、田牛教授主持的分会常委会议存在全国会议方面的人员协助下,审稿工作已近完毕,其中优选稿件将分别在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和微

    1992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肝病与微循环障碍

    朱起贵;

    <正> 微循环是各组织器官内最小的功能——形态联系单位,为机体循环系统的一个基层结构。微循环直接参与细胞与组织液间物质的交换,包括血液循环、组织液循环、淋巴液循环等,健全的微循环是保障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肝脏疾病与微循环密切相关,试综述于下:

    1992年02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阿托品在抢救输液反应中的临床效果(附93例报道)

    井照祥;

    <正> 我院急诊科从1988年至1990年,应用抗胆碱药——阿托品在临床上抢救输液输血反应9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93例中,输血反应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输液反应83例,其中男50例,女33例。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12岁。

    1992年02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对中风防治临床工作的几点体会

    杨玉华;

    <正> 在1988年初医院成立之始,就设立了中风防治科,开展了血液流变性检查、中风预防和中风治疗工作。三年来,共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264人次,中风预防性治疗91人次,已患中风病的治疗12人次,取得较好的疗效。目前,防治工作仍在进行,并且开展了中风防治的分析研究工作,现在把三年来的中风防治临床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1992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东莨菪碱贴剂缓解术后恶心呕吐

    <正> 应用吗啡硬膜外注射以解除剖腹产手术后的疼痛,常引起恶心、呕吐。因此进行一项双盲随机研究以观察东莨菪碱(scopolamine)贴剂的止吐效果。203例进选择性剖腹产手术的患者接受硬膜外注射吗啡4mg,并贴敷东莨菪碱贴剂(102例)或安慰贴剂(101例)24小时。

    1992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东莨菪碱用于晚期癌肿止痛41例报告

    阮鹤瑞;杨钟福;何风昌;吴新秋;

    <正> 我院自1985年元月至1990年2月,先后对41例老年晚期癌肿病人采用东莨菪碱进行止痛,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41例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78岁,其中60岁以上者30例。41例分别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原发性肝癌22例,胰腺癌8例,胃癌6例,直肠癌2例,食道癌2

    1992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第七届国际东洋医学会学术大会将在中国台湾省召开

    志边;

    <正> 第七届国际东洋医学会学术大会(The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 Medicine)将于1992年11月20~22日在中国台湾台中市召开。本届由国际东方学会主办,台湾中国医药学院承办的学术会议,其主要内容有:中国传统医学、药物学、针炙的历史、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会议

    1992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血管生成与癌转移

    Mahaclevan V.;Hart I.R;刘冰;

    <正> 现已发现了新生血管和与肿瘤转移进程之间的关系。通常血管生成是继发性肿瘤形成的必要前提,但是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一定发生癌转移。如今已研究出一种抗癌细胞转移的新途径,即把新生成肿瘤的血管床作为攻克目标,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这种治疗途径是有效的,但还有待于临床应用。

    1992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武当山道教中医药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议召开

    志边;

    <正> 1991年8月成立的武当山道教中医药研究会(见本刊1991年第一卷,第1期)于1992年4月5日至6日在道教圣地、湖北武当山召开第一届理事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当地地市各级领导、宗教人士以及国内学术届人士共计50余人。会

    1992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超级人造微血管

    <正> 日本“东丽纺织”公司利用特种化学纤维制成了超极细人造微血管,已供给美国的医科大学临床使用,证明对于动脉闭塞症病人有效。“东丽纺织”将用作衣料的化学长纤维制成只等于头发二十分之一的超极细人造血管,实验中将一段人造血管代替真血管,手术后八十五天,人工血

    1992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