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须知

  

循环学杂志稿约
中国唯一一本微循环基础、临床及相关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微循环学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办,CN 42-1321/RISSN 1005-1740,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名列全国医学期刊及基础医学-综合类期刊前茅。《微循环学杂志》立足我国微循环科研最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与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是集医研导向、信息交流、学术争鸣、医学教育为一体的新形态学术刊物。
征稿对象
广大从事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基础、临床及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医疗、教学人员,检验、病理、药剂、在读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数理医学统计、医疗仪器研发等医研同仁。
征稿内容
21 有关国内外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基础、临床及相关研究的论著、综述及编译和授权(即获得版权许可)的译著。
22 有关微循环、血液流变方法学和技术学的研究论著。
23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有关微循环、血液流变的研究论著。
24 关于微循环学、血液流变学演变、发展的医学史。
25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著。
26 关于糖尿病和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著。
27 关于血栓与止血的基础、临床及方法学的研究论著。
28 有关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论著。
29 国内外学术、医研信息和学界动态。
210 医学界名人、名家、名科、名院介绍或专访。
211 医疗仪器研发和临床应用报告。
212 以上未尽之处,读者、作者可参阅近两年杂志或垂询编辑部。
对论著类来稿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1 来稿请先经所在单位进行内容审核及保密审核,须附单位介绍信,并声明未一稿二投;各级、各类基金资助课题论文需注明课题号,并提交基金项目批文复印件;同时汇寄稿件处理费100元。
32 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真实性,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练通顺。全文(包括中、外文摘要、参考文献、表和图等)一般不超过8 000字,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简化字限用国务院19861015在人民日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切勿自造异字。标点符号占1格。
33 论文必须通过本刊编审平台进行网上投稿,即登录本刊网址:http://WXHX.chinajournal.net.cn。在首页中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按系统提示完成投稿。单位介绍信、基金项目批文复印件等可通过邮局寄往编辑部,也可扫描后以图片格式(JPG)与文稿一并上传。
34 文稿请用Word格式,1.5倍行距,并注意大小写与上下角。注意外文斜体字:几何数(如坐标x)、物理量(如速度v、质量m)、标量(pq)、无量纲参数(如相对分子质量M)、旋光性、构型或标明取代位的元素(ldcisNO)、拉丁字(in vitro)、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量n,样本均数、t检验)等。
35 文稿的第1页上方书写中文文题、作者。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6个汉字,避免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并尽可能不用代号和缩写,不用副题。
 作者限于主要参与论文的写作、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解答有关问题的责任者。署名一般不超过8人,对本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可放在文后致谢。作者的排列顺序由供稿者确定。
 作者单位用脚注方式书写在正文第1页最下方,写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城市(或县)和邮政编码。
  第一作者请在文末提交个人简介。书写格式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通讯作者须注明联系方式如:电话号码或E-mail电子邮箱等。
36 论著类文稿必须提交中英文结构式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约300字,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药品须附化学名。
 英文题目、作者、单位及英文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从中文关键词的下一行开始书写。英文摘要亦采用结构式,即ObjectiveMethodResultsConclusion,与中文摘要对照,约350个实词。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氏字母全部大写,名的第1个字母大写,复姓、双名连写,如马林林MA Linlin、欧阳静萍OUYANG Jingping
  中、英文关键词38个,中文关键词之间空1个字距,不用任何标点符号,英文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关键词尽量使用MeSH词汇,或从文题、摘要、正文中选取与本文研究或讨论中的中心问题有关和必要的词。
    作者姓名的下一行书写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
    所有文稿的正文格式、层次与序号写法如下:
    前言
    1 ×××× (正文另起行,下面有波纹线者表示用黑体字)
    11 ××××× (正文另起行)
    111 ×××××(接写内容)
各级标准序号后空1格接写标题。
37 科技名词,须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最新公布的《生理学名词》、《人体解剖学名词》、《医学名词》、《细胞生物学名词》等。暂未公布的名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参阅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年版中华医学会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和1989年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辞典》。
  计量的数值一般应在0.11 000范围内,应正确使用词头。词头不得单独用以表示单位(μ应改为μm);不得重复使用(mμm应改为nm);相乘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允许第一个单位用词头(kN·m不宜写成N·km);相除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允许分子有词头;词头不宜用于摄氏度和非十进制单位分、时、日等。
  物质的量及血液学检查一律以升(L)为分母,避免用μlmldlmm3作分母造成混乱,更不宜用非计量单位。单位符号应写在数值之后,并与数值间留半个字距。
38 表和图,凡用文字已能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要重复其数据,只要摘述其主要发现。图题和表头以及结果说明中尽量不使用缩写。
  表和图中尽量用实测数据,勿仅用相对比例(%)。
  文稿中表和图力求精简,设计正确、合理、易懂。表式为三线表,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表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上下行数字对齐;表内“±”号上下对齐,左右各空1格;表注依次用右上标1)2)3)4);图标依次用×。对照组一般用
  统计处理结果用P0.05P0.01表示,于表()下注明。
  若有手绘图,请用绘图墨水在绘图纸上绘制,设计要美观,线条应光滑,尺寸为长14cm,宽10cm
  作者须按作图数据绘图。曲线一般经曲线拟合并尽可能直线化,如通过对数、倒数等转换,直线应根据回归方程绘图。作图数据必须附于图后。
  图片必须反差鲜明,清晰易辨。显微照片内应画长度标尺,如1μm。图片像素应尽量较高,附于相应文字下方,并标明图号、图题和图注,注意图片的上下方位。
39 讨论应重点阐述本文新的发现及得出